Copyright ?2025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久前,3GPP發(fā)布技術報告TR 22.886,提出了4大類的5G車聯網應用場景,其中有一大類就是“遠程駕駛”。
所謂“遠程駕駛”,就是用5G網絡來遠程對車輛執(zhí)行駕駛操作。
遠程駕駛使遠程司機或車聯網應用服務器遙控車輛的行駛,適用于乘客不能自己駕車或遠程車輛處于危險環(huán)境中等特殊場景。
3GPP TR 22.886技術報告中,“遠程駕駛”被描述為:通過人(司機)或者通過云計算(車聯網應用服務器),來遠程遙控車輛的行駛。
換言之,開車的司機,身體不是在車上,而是在家里或者辦公室里面。當然,“心”還是在車上。
而且,基于5G網絡的“遠程駕駛”,適用于兩種場景:(1)乘客不能自己駕車;(2)車輛處于危險行駛環(huán)境等特殊場景。
那么,基于5G的“遠程駕駛”用例和基于5G的“自動駕駛”用例,這兩者間有著怎樣的差異呢?5G微信公眾平臺(ID:angmobile)了解到,“自動駕駛”的實現,需要有很多的傳感器,而且要開發(fā)非常復雜的算法(比如對象識別算法);但是,“遠程駕駛”則無需太多傳感器,算法也相對簡單。
例如,司機在辦公室里面通過5G網絡來遠程駕駛一輛公交車的時候,可以用肉眼根據道路攝像頭傳回的實時圖像來判斷路況,及時作出操作決策和動作。這就完全無需算法。
另一大差別是,在5G的“遠程駕駛”場景中,公共汽車是沿著預先設定好的特定路線行駛,并在沿路的各個公交站點停下。到站后,遠在辦公室里面的司機通過車內攝像頭回傳的實時視頻來執(zhí)行開門和關門操作。
可見,對于基于5G網絡的“遠程駕駛”,高可靠性、低時延將會是重要的KPI指標。
最后,基于5G網絡的“遠程駕駛”,如果把司機換成云機器,則該機器需要有所有公交線路的路線、沿路站點的數據預先輸入,以及路況視頻、車內視頻的實時輸入,以此高效地實現對于所有公交車的高效調度。3GPP稱,這種方式將可潛在地減小道路擁塞概率、減小線路的運行時間、提高能效。
下面是愛立信公司最近在瑞士南泰利耶的斯堪尼亞測試場進行的5G遠程駕駛試驗的視頻,其中所使用的是愛立信的5G概念驗證(PoC)網絡及無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