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蔣士強教授再次發(fā)文,強調我國儀器設備政府采購、招標,理應比老太太為子孫買鞋的本領更精明。
三年前,有幸與80年代世界銀行原“儀器設備首席顧問”和幾位參與過我國首次運用世行貸款、招標采購儀器設備的幾位年邁的學者、專家聚會。暢談當年首次國際招標的認真精神和當年招標采購的儀器設備數額之大及所起的作用,頗欣慰!那次招標為大農口的七個部門的幾十個科研教育單位奠定了科教的條件基礎;時過30多年,至今還能在大農口科教單位的實驗室中見到當年招標采購的儀器設備。
聚談中,年邁、愛國的華裔美籍首席顧問徐博士,關切地問及如今國內儀器設備招標情況,與會者直率地談及近幾年國內儀器設備政府采購、招標中存在諸多不夠珍惜納稅人的錢和背離招標應遵循的:競爭、平等、公開、開放、實事求是和扶植及保護本國幼稚產業(yè)宗旨的現象,記得大致可歸納如下:
(1)不少采購單位不顧及實際應用目的、應用人員水平和相應的適用儀器設備檔次,片面地追求髙精尖,這是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和重大科學儀器實際使用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2)申請采購儀器設備的選型報告,羅列出著名品牌的技術性能,如同“儀器設備選美”,特別是科研用的儀器,不明確自身所處學科的優(yōu)勢、潛在的發(fā)展方向和為之探索應具備的儀器設備手段,而模仿他人采購儀器設備,是決不能取得創(chuàng)新成果的。
(3)政府采購、招標的技術文件,有的幾乎照抄某些生產廠家的產品說明書。
(4)在招標的技術文件中,還羅列入一些與實際應用要求關系不大,僅屬于結構或工藝設計的指標,這屬于不懂或別有用心。
(5)在一系列技術指標中,標有諸多星號,稱為關鍵指標,而這些指標多為某品牌所特有的,如同“地雷”,其余品牌一碰上,即被排斥。
(6)一些申請進口儀器設備的論證報告,未列明實際應用所要求的技術指標,只是羅列當今著名品牌的技術指標,即下結論:國產儀器達不到或不滿足要求。有的甚至以不用名牌儀器進行分析研究的論文難于發(fā)表為由,申請進口儀器??坑妹苾x器發(fā)表論文,不單不值得提倡,也說明論文水平不高。有的將重大技術裝備、重大產業(yè)技術和重大科學儀器設備拆成幾部份,以避開發(fā)改委和科技部審查。
(7)對幾千萬元的招標采購的技術文件的審標,只請幾位人士,用半天就“審完”,而在評標時,也僅請幾位人士,用1—2天時間,就填報出評標結果,連招、投標資料、譯文的產品說明書都來不及瀏覽(對于國外產品,按理應該核對具有法律責任的原文產品說明書)。
(8)小聚會時有好幾位專家不約而同地談到,曾多次用“百度”搜索所公布的評標專家的情況,雖絕大多數確具髙級技術職稱,但大多數所學專業(yè)、從事的工作或專長與所承擔評標的儀器設備不對口,有的甚至是可說與招標儀器設備相關專業(yè)技術毫無關系的人士。
(9)常將不同類型、不同屬性的儀器設備捆包招標,使得儀器設備的生產廠家反而難于投標,而由一些有內在關系的捆包商中標,這對于價位和售后技術服務與支持是很不利的。
(10)招標采購時僅注重于大型儀器設備,而忽視必備的配套設備和實驗室常用的設備,造成不少實驗室中,尤如只有一個大腦而缺少靈巧的四肢,致使大型儀器實際使用率低下。
世行儀器設備首席顧問不時插話、提問,但對具體問題不作評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談及招標采購的起源和宗旨,並講了一段語意發(fā)人深思的比喻。他說:招標、政府采購起源于18世紀英國,19世紀“世行”集大成,開始編撰范本,確立並貫穿:競爭、平等、公開、開放、科學(即不能有科技方面有錯誤),並盡可能保護世行貸款使用國的幼稚工業(yè)的宗旨。此后各國都效仿、制訂《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而且特別注重要珍惜納稅人的錢,扶植和保護本國產業(yè)及資本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