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T方面,5G承載標準化涉及SG15 3個工作組的多個課題組,研究內容涉及5G傳輸網絡架構、技術方案、網絡接口、SDN管控、網絡切片、時間同步等方面。在2017年6月的ITU-T SG15全會上,通過了《支持IMT-2020/5G的傳送網》(GSTR-TN5G)技術報告的立項申請,2018年2月的ITU-T SG15全會正式通過了該技術報告并確定后續(xù)5G技術標準的研究計劃,經過中國代表團成員積極溝通和推動,在Q11正式通過了《OTN在5G傳送網的應用》增補規(guī)范和《支持IMT-2020/5G傳送網特性》的新規(guī)范立項,這標志著ITU-T在5G傳送技術標準方面邁出了里程碑的一步。
OIF方面,F(xiàn)lexE正在進行2.0版本的標準制定,將支持200GE和400GE物理層接口、以及FlexE對頻率和時間的同步。同時OIF還在開展400ZR項目,目標是使用單波400G實現(xiàn)400GE業(yè)務80~120 km的傳輸距離。
IEEE陸續(xù)發(fā)布了25GE/50GE/100GE/200GE/400GE等一系列以太網接口標準,IEEE1914也正在開展新一代前傳接口及適配研究;CPRI正在開展新型前傳接口eCPRI標準化,并在2017年8月發(fā)布了eCPRI第1版標準。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CCSA)也正在積極開展5G承載的標準化工作,目前已經立項多個項目包括分組增強型光傳送網(OTN)總體技術要求行業(yè)標準的修訂以及切片分組網絡(SPN)總體技術要求、N×25 Gbit/s和N×50 Gbit/s WDM等研究課題。
我國的產業(yè)界也成立組織或聯(lián)盟推動5G承載產業(yè)化。IMT-2020(5G)推進組專門成立5G承載工作組,中國信通院聯(lián)合三大運營商、四大設備商、多個芯片模塊商和儀表公司等多方力量進行5G承載需求和架構研究、技術方案探討、標準化推進和網絡測試驗證;中國電信聯(lián)合中國聯(lián)通、中國信通院、華為、中興、烽火等單位發(fā)起成立下一代光傳送網論壇(NGOF),進行基于OTN增強的5G承載方案研究、面向5G的城域低成本光模塊研究和標準化推進工作。
結束語
5G RAN和核心網的新型架構,5G對帶寬、時延、切片、同步等需求對承載網提出了新的要求,4G承載網需要向5G承載發(fā)展演進,業(yè)界也提出了OTN、SPN、IP RAN等不同的技術方案。國內運營商對5G承載的需求和架構理解上已趨于一致,技術方案上則是根據(jù)網絡現(xiàn)狀和未來5G業(yè)務的發(fā)展趨勢自主選擇。
參考文獻:
[1] IMT-2020. 5G愿景與需求白皮書[EB/OL].[2017-12-25]. http://www.imt-2020.org.cn.
[2]IMT-2020. 5G網絡架構白皮書[EB/OL].[2017-12-25]. http://www.imt-2020.org.cn.
[3]中國移動.邁向5G-C-RAN:需求、架構與挑戰(zhàn)[EB/OL].[2017-12-25]. http://labs.chinamobile.com.
[4] 李晗.面向5G的傳送網新架構及關鍵技術[J] .中興通訊技術,2018(1):4-8.
[5] 李俊杰,唐建軍. 5G承載的挑戰(zhàn)與技術方案探討[J] .中興通訊技術,2018(1):4-6.
[6] 中國移動通信. 5G C-RAN白皮書[EB/OL].[2017-12-25]. http://labs.chinamobile.com.